要闻

低薪工作量剧增 3年3千合约医生辞职

(吉隆坡20日讯)医护人员长期面临低薪、工作与生活不平衡、慢性疲劳等问题,导致我国公共医疗体系不断流失人才,短短3年内就有超过3000名合约医生辞职!

上议员林哥斯华南最近表示,根据卫生部的数据,过去三年共有3046名合约医生离开公共医疗体系,分别为2021年的768人、2022年1354人,以及2023年924人。

林哥斯华南同时也是双溪峇甲医院的前院长。他指出,这个现象十分危险,敦促政府尽快深入探讨这些医护人员离开公共服务领域的原因。

工作与生活不平衡

一名匿名医生向网媒《自由今日大马》透露,本身已经在今年一月离开公共医疗体系,理由是人手严重短缺,导致在职的医护人员工作量剧增,加上低薪、缺乏晋升为正职的机会,以及工作与生活不平衡等问题,令她身心俱疲。

“当我们自己都很累的时候,我们要如何专注为病人提供适当的照护呢?这样下去可能会引发医疗失误。”

此外,她也指出,合约医护人员的值班津贴偏低,薪资涨幅也十分有限,迫使她为了生计而离开公共服务领域。

“我们的值班津贴非常低,如果我到其他地方当替班医生,我能获得40令吉(每小时)的薪酬,但如果是(在原岗位)加班,我只能拿到9至10令吉(每小时加班费)。

收入低于家庭主妇

“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加薪了。事实上,与当家庭主妇相比,我作为医护人员的的收入反而更低。”

与此同时,另一名匿名的政府医院医生表示,职位调配和续约程序的繁文缛节是促使不少人退出公共医疗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她说,在等待五年后才成功从合约医生转为永久职位;若只是担任合约医生,则同样需要等待好几年才能获得调配或晋升。

“最糟糕的是,前三年的一份合同,后两年是另外一份。此后,你每年都必须续约。因此,每年你都必须准备文件(详细说明工作时间和服务),才能获得续约。”

私人医疗界更健康

此外,政府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每个月4000令吉的基本工资,与私人医疗界所提供的8000至1万2000令吉薪酬相形见绌。

不仅如此,私人医疗界还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健康的工作文化,从而减少医护人员疲劳过度的问题。

修读硕士7年培训 受限束缚选择离开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MMA)旗下的医院医师、医务人员和专科医生部 (SCHOMOS)副主席提摩西医生表示,许多医生都选择离开医疗服务界,转而利用政府奖学金以修读研究生课程。

他指出,以往医生可以自由选择通过自费还是政府资助,来攻读研究生课程或接受专业培训;但如今政府规定,所有接受专科训练的政府医生都必须通过联邦培训奖励计划(HLP)申请政府的奖学金。

根据该计划,无论这些政府医生是选择在本地修读硕士课程,还是通过平行衔接课程接受专科训练,都一律需进行更长时间的实习培训,并且还有7年的期限。

他说,不少医生因为受此限制束缚,无法按照自己的步调或自费成为专科医生,而选择离开公共医疗体系。

此外,一些县区的小医院经常出现设备不合格或设施不足的问题,也是令医护人员沮丧离职的原因之一。

 

 

 

 

 

 
 

 

反应

 

言论

莫给大学生最低薪酬/南洋社论

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提醒国内雇主,“莫以1700令吉的最低薪金聘请大学生”,“莫以此低薪标准压榨大学生的才华”。

最低薪金制的实施原是为保障就业员工能享有最低限度收入,以维持生存与生活尊严及经济安全,其实此措施是符合市场正义的。

可是今日全球面对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毕业后就陷入“就业冰河期”,过早失业正摧毁年轻人对未来的规划。

为解决“求职麻痹症”,年轻人可能会选择拖延战术,继续留在学校读书,或是接受企业界以最低薪金提供的“临时”或“过渡”工作。

职场处处亮红灯

教育似乎已然不再是黄金货币,职场处处亮红灯,好些名牌大学毕业生一样难觅舒适的工作,要是大学生不嫌薪水低,就算专业不对口,只想谋得一份工作,就只能屈就。

过去大学生被戏称为旱鸭子,只能在水面学着拼命扑腾,可是随着就业市场的萎缩,鸭子离就业的河岸似乎越来越远,真的想要找到工作还须要更有创造性。

当然要解决年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是大家都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雇主不能借机贬低大学生的学历,要懂择优录用、择优培养,要促进企业的创新和进步发展,就不能吝啬。

当然还须承认,工资是劳资协商和博弈的结果,老板总要聘请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优秀人才,才会给有技术,有才能的人才优渥的薪酬。

不断学习新技能

因此,大学生必须要能证明自己是难于取代的稀缺人才,还需挤时赴学,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遂成功业。

特别疫情过后,关税战引爆,给全球经济动荡加剧,让职场上的每个人都增加危机感,失业的恐惧迷漫,让离校觅职的毕业生倍感焦灼。

还有一场汹涌澎湃的AI风暴突然来袭,教学及评估工具发生了改变,给就业市场带来改变。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更是大胆预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10年内取代人类在大多数领域的角色,优质医疗建议和教学辅导将变得免费且普及,医生和教师会被替换掉。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须根据社会需求重新制订新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横向技能和软能力,以应对新趋势的挑战。

因此,马来西亚更要努力提高教育素质,重塑未来教育发展,要以政策创新的力量,激励年轻的大学生不断学习新技能及磨练能力,顺应劳动市场的剧变,避免被残酷的竞争市场淘汰。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